德峨镇德峨村:红白喜事从简 树乡村文明新风

德峨镇德峨村:红白喜事从简 树乡村文明新风

来源:五彩隆林 日期:2021-01-05 10:46:40 0浏览

德峨镇德峨村:红白喜事从简  树乡村文明新风“早婚早育害处多”主题宣讲

德峨镇德峨村:红白喜事从简  树乡村文明新风好家风好家训暨道德模范宣讲活动

德峨镇德峨村属于少数民族居住地,这里民族风情浓郁,民俗活动多,受居住地和民族文化影响,依然保留着独特的风俗习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问题突出,人们对其总结非常形象:“一场白事,吃喝自不用说,披麻戴孝扎纸彩,吹喇叭请八音,杀牛宰羊,帮忙的、奔丧的,忙活上三五天,一场下来好几万元,实在可惜。”德峨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干部针对这突出问题,将“红白喜事陈规陋习”这一突出问题作为推动工作、放大效应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推进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调动各级力量全力推进,破除陈规陋习,树乡村文明新风初显成效。

成立自治组织,破除陈规陋习。

在德峨村,通过清洁乡村活动、农村人居整治行动、乡村风貌提升等系列举措,农村基本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改变了“晴天尘飞扬、雨天溅泥浆”的村貌,解决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厕所难进、蚊蝇难治”等痼疾。然而,新农村里住着“老农民”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社会风气方面,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陋习现象,红白喜事中的陈规陋习,便是突出问题之一,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不仅成为群众的负担,还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为改变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这陋习,德峨镇党委政府按照党建引领“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进行充分调研和学习借鉴后,组建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完成边坡九队屯、大水井屯、龙洞大寨屯“五会”试点屯的设立,“五会”群众自治组织的设立,变一人“单干”到一帮人“共管”;制定德峨村村规民约等各项制度,村规民约中规定“婚丧喜庆树新风,百杀牛不过二”,用制度约束群众陋习,由公职人员、党员干部等“关键少数”带头倡导,科学引导进一步扭转少数民族陈规陋习,村民自治得到充分的体现。德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敖登国为儿子办喜事,原定要请30桌,经过村红白理事会做工作,最后只办13桌。“红白喜事简办能节省开支,我们支持,可以将省下来的钱送儿子去学汽车修理了!”敖登国高兴地说到。

加强宣传教育,推动移风易俗。

该村两委干部坚持走“引领融合,德治为先”的乡村善治之路,以重点问题整治、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突出宣传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在便民利民的基础上推动移风易俗,不断完善红白理事等相关章程和队伍建设,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提升乡村文明的引领力。同时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利用屯内的文明实践舞台和屯内的文明实践点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讲堂,内容包含“传承好家训”“树立好家规”“培育好家风”早婚早育害处多、红白喜事新办、感恩教育等,多角度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设立移风易俗成绩榜,定期评选公示;各级党员干部搭建移风易俗四级网格化包保队伍,组成宣传队到各村屯宣讲;在各村级活动中心设立移风易俗办事大厅,配套炊具、音响等设施供群众使用,提供礼仪、帮厨等志愿服务。该村还通过文化宣传栏、“智慧德峨”公众号、文艺演出、乡村夜话等立体宣传,借助志愿服务队,为移风易俗工作营造浓厚氛围。自治县文明办、镇党委政府在文明实践讲堂给村民联合开展“移风易俗与感恩教育”宣讲活动便是其中之一。截止目前德峨村共开展六场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仍在持续进行中。

德峨村以“破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为突破口,通过自治+德治,推进移风易俗,使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也得到了巩固。经过宣传教育,群众从最初的犹豫,到后来的半推半就,再进到现在的逐渐改变陈规陋习,村两委和“五会”群众自治组织树立了威信,村风明显好转,受到群众点赞。

(编辑:罗恒)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