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结束后,小乐感染了HIV。
自从外出游玩发生了无保护性行为,小乐不久便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HIV确诊为阳性。(本案例由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提供)
小乐的经历不是个例。据中国疾控中心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5到24岁的青年学生近期每年报告发现艾滋病病例约有3000例。
高考过后,很多学生即将步入新的人生阶段。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保护自己,学会防艾的人生必修课,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的400多名志愿者在全国近百所大学收集了一系列防艾典型问题,并邀请专家合作予以解答。
你对艾滋病的了解有多少呢?快来测测看吧~
2021年艾滋病认知段位测试
第一题
以下哪种人一定是艾滋病患者?
(答案:感染了HIV(艾滋病病毒)的人,不一定是艾滋病患者。人体在感染艾滋病病毒2-10年甚至更久后,因为免疫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出现机会性感染,才会发展为艾滋病。)
第二题
以下哪种行为容易让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答案: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共用针头会有直接的血液接触,可能引起感染。蚊子叮咬不会传播HIV,艾滋病病毒无法在蚊子体内存活。使用公厕,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亲吻等都不会被传染HIV。我们完全可以和艾滋病人一起工作、生活。)
第三题
以下哪种行为是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答案:切断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是目前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方式。所以,正确使用安全套、不共用针头是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措施。与HIV感染者交朋友、共用毛巾不会被传染HIV,对于HIV感染者来说,比疾病更难消除的是误解和歧视。)
第四题
一次疏忽导致高危暴露发生,就一定会得艾滋病吗?
(答案:高危暴露发生,不一定会得艾滋病。HIV属于逆转录病毒,从“经过黏膜、创伤等处进入人体血液”,到“构成HIV感染”,需要经过七个进程,中止这七个进程中的某一步,就能防止构成HIV感染。)
第五题
高危暴露已经发生,我能怎么办?
(答案:高危暴露发生后,最好24小时内使用暴露后预防药物,越早使用阻断效果越好。首次服药时间距离暴露的时间隔越长,阻断的成功率越低,超过72小时则不建议使用。如果要紧急用药,请咨询当地疾控询问阻断药供给机构联系方式。)
第六题
一旦感染了HIV,剩下的日子就不多了吗?
(答案:在现阶段,还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彻底消灭HIV病毒,治愈艾滋病。但艾滋病若及时发现,规范治疗,可让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发展的速度变慢,延缓发病时间,使HIV感染者预期寿命接近常人。)
第七题
以下哪些症状出现,可以判断自己感染了HIV?
(答案:单凭症状,无法判断是否感染HIV。感染HIV后若不治疗,病毒可潜伏体内长达数年,感染者也没有特异症状。
但艾滋病毒在体内疯狂复制,逐渐摧毁免疫系统。主动检测是排忧解惑的最好方式。通过口腔黏膜渗出液、尿检、血液等快检试纸,可初步判断是否感染HIV,如需确诊还要进一步确证检测。)
第八题
感染了HIV,就注定做一辈子单身狗吗?
(答案:研究表明,有效的干预措施能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低到5%以下。感染HIV的孕妇规范治疗可帮助胎儿抵御HIV,有效降低病毒的传递,生下健康的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HIV感染者用母乳喂养可能会将HIV传染给孩子。其皮肤伤口的血液和渗出液体应避免与家人皮肤伤口接触,如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避免接触伤口等。)
以上题目你都答对了吗?
如果你能答对大部分,说明你对艾滋病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在如今这个医学发达的时代,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定期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能回归社会,和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对于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问题,除了增加学生们对艾滋病的了解,完善性教育也是校园防艾的重要途径之一。6月1日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龄性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学会保护自己。
面对艾滋病,我们要做的是保护自己,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
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人吧。
守护他人,就是守护我们自己。
来源:腾讯公益
本文系转载,转载的目的是进行科普宣传,不作商业目的。
编辑:黄仁雄